反射地震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取得质量好的原始资料。
反射地震野外工作
地震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阶段。
- 英文名称
- reflection field methods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采集环境可以是陆地也可能是海洋。①陆地采集环境。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一个地震队一般由队长、副队长、技术组、现场处理组、仪器组、测量班、爆炸班、钻井分队、放线分队和后勤班组组成。陆地震源有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两种,两种震源各有特点,中国以炸药震源为主。②海洋采集环境。采集以物探船为采集单位,一个物探船整合了震源、接收、记录和导航定位和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气枪、托缆等。
野外采集有3个最重要环节,即激发、接收和记录,与接收和记录对应的设备是检波器和记录仪器,这是代表一个地震队硬件水平的重要采集装备。共中心点(CMP)方法是野外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工农地方关系的处理是整个野外采集阶段最复杂而又不可避免的、非技术可解决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难点。
反射地震野外工作分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陆地地震队野外采集工序一般是:确定地质目标任务之后实地踏勘,确定具体测线和工区位置,确定采集需要的观测系统(包括排列类型、CMP覆盖次数和组合等),开展炮点检波点位置测量,测定低降速带厚度,野外采集参数的选择(激发参数试验选择,包括药量、井深等,噪音分析,最大/最小偏移距,检波器组合参数等),以上参数通过试验或本区以往工作经验确定。一旦观测系统参数和采集参数确定,便开始正式生产采集工作。炮孔钻孔,下药封井,布设检波器,仪器车指挥爆破同时记录数据,回放记录监控质量,滚动排列,如此循环直至完工。当天采集单炮数据需当天完成现场处理以监控采集质量情况。地震队采用微测井或小折射方法开展工区风化层低降速带调查,指导钻孔深度,同时完成野外静校正计算工作。采集数据经评价验收质量合格之后便完成野外工作,得到测量数据、仪器班报、SPS文件、原始地震数据、低降速带资料和野外静校正等成果,进入后续数据处理阶段。
扩展阅读
- 谢里夫R E,吉尔达特 L P.勘探地震学.初英,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 . 2版.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