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重280千克,于2003年4月28日发射升空,运行在高697千米、倾角29°的近地轨道上。卫星原计划运行29个月,但随后延长运行至2013年6月28日。
GALEX的望远镜采用了里奇-克莱琴式设计,口径0.5米,焦距3米。收集的紫外光子经过一面双色分色镜后由工作在近紫外(1770~2730埃)和远紫外(1350~1780埃)波段的两个微通道板探测器收集,同时生成同一视场(直径1.2°)的双波段图像。卫星同时搭载了棱镜分光仪,可以提供低分辨率(R约为100~200)的紫外光谱。
GALEX的科学目标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同深度的星系巡天观测来实现。它的巡天比以前的紫外巡天深一万倍,推动了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例如:重新标定了紫外光度与恒星形成率的关系,发现低面亮度星系外盘上有年轻恒星的紫外辐射,认证了最大已知星系NGC 6872,揭示了此前缺失的年轻到年老星系的演化过程,发现年老星系周围的巨大年轻恒星环,显示了星系盘从内到外的成长过程,找到活动星系核与宿主星系共同演化的证据,通过星系对的分离与星系团的成长独立验证了暗能量的本质等。此外,2005~2011年GALEX还组织了6轮开放观测,观测目标涵盖了恒星到星系团不同尺度的各类天体,取得了众多发现,例如:发现高速星蒭藁(Mira)绵延13光年的如彗星般的尾巴,抓住超大质量黑洞吞噬恒星的瞬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