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核心要素,是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风险预控与隐患查治)的关键及主要机制。
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领域,组织或企业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监测、预警、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风险管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核心要素,是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风险预控与隐患查治)的关键及主要机制。
任何生产、生活公共活动由于危险源或危险危害因素的存在,而使得人类面对可能发生事故和灾害的不期望事件或不确定性的结果,这就是公共安全或生产安全的风险。
所有的行业或企业生产活动都包含有事故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是通过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是否需要用风险整治办法进行修正,从而使风险达到要求的风险水平。
风险管理需要融入组织或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运营、报告程序、方针政策、价值和文化等综合管理的整个过程。
风险管理能够运用于整个组织或企业的各类活动或生产活动,可以是在很多领域的很多层面,可以是任何时间,也可以是特定的功能、项目和活动,可以是宏观综合的风险管理,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风险因素管控。如针对企业层面的工程项目、行业、区域的综合风险,或者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岗位等微观具体的风险管控,可以是定性的分类分级管理,也可以是定量的指标管理。
风险管理可分为静态管理模式和动态管理模式。
静态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风险静态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过程。风险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因素或风险分析对象可能导致的事故概率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析;风险评估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基础上对风险的速度或水平进行分级,并确认风险的合标性、可容许性、可承受性、可接受性。
风险管理的动态模式如图2所示。关键是建立对事故灾害风险的预报、预警、预控的管理体系和管控机制,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水平或程度降低到期望或可接受的水平。
根据风险是安全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的定义,推知风险定量的基本函数是:
…(1)
式中为事故发生的概率;
为事故发生后果。
其中,事故发生概率函数:
…(2)
事故发生后果函数:
…(3)
风险管理最基本准则是最合理可行的准则(ALARP准则),内涵是将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或多个等级):①不可接受风险。如果风险值超过允许上限,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对于处于设计阶段的装置,该设计方案不能通过;对于现有装置,必须立即停产。②可接受风险。如果风险值低于允许下限,该风险可以接受。无须采取安全改进措施。③ALARP区风险。风险值在允许上限和允许下限之间。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风险水平“尽可能低”(图3)。
风险辨识是为了对尚未发生的潜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进行系统归类、建档或建立管控的数据库。常见风险辨识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
实际安全生产中风险辨识的方法和模式要符合实际情况并且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如《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16—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各行业隐患认定标准等。
一般生产企业可以按三个系列、十类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辨识。三个系列:点系列——设备、设施或重大危险源;线系列——作业过程、工艺或状况;面系列——作业岗位或人员生产状况。十类风险因素:设备设施的故障类、缺陷类、失效类;工艺流程的事件类、异常类;作业岗位的人因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的漏洞;综合类的事故类、隐患类。
风险评价又称风险衡量,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半定量评价3类。风险分级评价的基本方法有评点法、LEC法和指数法3种。
评点法主要用于对设备技术系统单元的分级评价,数学模型:,
,为总评点数;
,为评点因素。
LEC法主要适用于评价生产作业岗位风险分级评价,数学模型:。
指数法主要用于评价作业过程的风险以及其他无法量化的风险,数学模型:。
评价分级。按图4标准进行风险分级(6-7-4分级法)。
风险控制技术即风险防范对策,主要分为风险技术控制对策和风险管理控制对策两大类。依据风险等级,采取对应措施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大小。①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对于已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可以动用现有资源加以控制;对于可预测或不可预测风险,企业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减少其不确定性,并采取迂回策略。②预防风险。包括工程技术法、教育法和管理程序法;增加可供选用的行动方案。③转移风险。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三方的身上。④回避。回避是指当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规避策略可用,甚至保险公司亦认为风险太大而拒绝承保时,主动放弃或终止项目或活动,或改变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⑤自留。即企业把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自愿接受下来。当采取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可采取自留风险的方法。⑥后备措施。有些风险要求事先制定后备措施,一旦项目或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后备措施。⑦执行与评估。实施风险管理决策和评价其后果,实质在于协调地配合采取风险管理的各种措施,不断地通过信息反馈,检查风险管理决策及实施情况,并视情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使之更接近风险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