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气态储氢材料循环寿命和镍氢电池循环寿命。
气态储氢材料循环寿命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条件下,储氢材料在保持一定储氢容量的前提下能进行的循环吸放氢次数,由储氢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以及使用条件来决定。若规定储氢材料在20℃、4兆帕氢压吸氢和80℃、0.1兆帕放氢的最低储氢容量保持率为90%,则快淬TiV0.41Fe0.09Mn1.5储氢合金的循环寿命接近10000次,而铸态合金的循环寿命只有1000次,见图。快淬储氢合金中形成柱状微晶,可以缓解吸放氢过程中合金的内应力,降低粉化倾向,提高吸放氢循环寿命。采用铝部分取代LaNi5储氢合金中镍元素,能够抑制镍单质的析出,有效提高储氢材料的循环寿命。如果储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毒化,其循环寿命会显著降低。
镍氢电池循环寿命指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衰减到某一规定值之前,电池能经受的充电和放电循环次数,是判断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储氢材料性能衰减和隔膜性能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的循环寿命不同,故规定了检验电池循环寿命的各种标准。如国家标准GB/T 18288规定蜂窝电话用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应不低于300次,其试验条件为:温度为20℃±5℃;充电电流为0.5C5A,放电电流为1C5A,最终电压为1.04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