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服饰,初不完备。在原居住地时,天气寒冷加之渔猎生活,女真人秋冬衣皮毛,春夏穿布帛。《大金国志》卷三十九“男女冠服”记载称:“土产无桑蚕,惟多织布,贵贱以布之粗细为别。又以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御寒,所以无贫富皆服之。富人春夏多以纻丝绵绸为衫裳,亦间用细布。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皮或羔皮为裘,或作纻丝四袖。贫者春夏并用布为衫裳,秋冬亦衣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或獐、鹿皮为衫。袴袜皆以皮。”
自进入燕地(黄河流域)得宋朝半壁江山后,女真人承袭辽国分南、北官制,参酌宋制建立服饰礼仪制度。天眷二年(1139),百官朝会始穿朝服,翌年制定冠服之制,上自皇帝冕服、朝服,皇后冠服,下及臣僚朝服、常服等,都一一定明。大定(1161~1189)年间,又补充了公服之制及庶民服制。
据《金史·熙宗本纪》记载,金皇帝冕服、通天冠、绛纱袍,皇太子远游冠,百官朝服、冠服,包括貂蝉笼巾、七梁冠、六梁冠、四梁冠、三梁冠、监察御史獬豸冠,大体与宋制相同。公服五品以上服紫、六品七品服绯、八品九品服绿,款式为盘领襕袍。文官佩金银鱼袋。金之卫士、仪仗戴幞头,形式有双凤幞头、间金花交脚幞头、金花幞头、拳脚幞头、素幞头等。
据《大金国志》载:“金俗好衣白,辫发垂肩,与契丹异。(耳)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富人用珠金饰。妇人辫发盘髻,亦无冠。”金代妇人衣,称大袄子,如男子道服。其色尚黑紫、皂色、绀色,直领左衽,前长拂地,后长拖地尺余,腰束红绿色带。许嫁女子穿褙子(称为绰子),对襟彩领,前长拂地,后拖地五寸,用红、褐等色片金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