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构成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并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社会意识等上层建筑。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发展中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也是区分同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中,会同时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是其中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必定占据支配地位。因此,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基本特征,形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形态的重要标志。这种经济制度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全到完全、由发展到衰落的变化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社会属性贯穿始终。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但有资本主义经济,还会存在个体经济和封建势力残余。但是这些非资本主义经济受资本主义经济支配。
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发展历史上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人类发展史中经历了五种依次更替的经济制度类型: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制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如资本主义社会中又分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中存在社会主义阶段(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高级阶段)。但是就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而言,会存在社会经济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有的国家会经历几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典型过程,有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形态更替上呈现跨越式或者交叉渗透等特殊过程,即使同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不同的国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列宁曾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
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以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