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试验站。20世纪60年代,美空军在内华达州用机载电子对抗设备与模拟的苏联雷达进行对抗试验。70年代初,美国空军在内利斯基地建立了庞大的电子对抗靶场,搜集和仿制了苏联对空情报雷达、炮瞄雷达和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共百余部,配置在3个区域,模拟苏联在东欧的防空部署,主要用于检验机载电子对抗设备掩护作战飞机突防的有效性,以及在近似实战的电磁威胁环境中训练飞行员,提高电子对抗作战能力。80年代中期,北约在法国和西德建立了电子对抗靶场,其配备与美国空军内利斯电子对抗靶场相似,电磁威胁辐射源是移动式的,可以分布在整个靶场场地,主要用于飞行员在逼真的电磁威胁环境中进行电子对抗训练。从1996年开始,美国国防部开始对三军电子战试验场和鉴定机构进行整合,以减少重复建设、改善靶场之间协作能力、提高综合试验鉴定和训练能力等。
电子对抗靶场
专门用于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电子对抗战术训练、战法研究,以及对电子对抗装备、系统进行研制试验、鉴定和在役考核的场所。
- 英文名称
- electronic warfare test range
- 所属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对抗靶场通常设在敌方不易侦察,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小的内陆地区。靶场一般分为外场与内场。外场占地广阔,用于近似实战条件下的电子对抗试验、战术训练等。主要配备:①电子对抗作战目标,主要包括雷达、通信电台或卫星转发器、导航设备、引信、光瞄设备等实装或模拟设备。②电磁环境模拟设备,用于模拟产生电子对抗作战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主要包括敌我双方电子对抗和武器装备所释放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③作战平台,主要包括用来装载电子对抗设备或供试验用的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的飞机、舰船、导弹、卫星、车辆等。④测试仪器仪表,主要用于进行参数测量和数据采集,一般包括频谱仪、信号分析仪、功率计等,其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应满足承担任务的要求。⑤指挥通信及保障设备等。内场主要用于静态指标测试、环境试验和试验仿真分析等。主要配备:①环境试验设备,用于温度、湿度、冲击、振动、盐雾、霉菌等环境试验。②大型微波暗室及配套设备,用于电磁辐射特性、电磁兼容性等整机静态能力测试。③仿真实验室及相关软件,用于试验规划、试验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评估等。
电子对抗靶场承担的任务主要有:模拟敌方某一地区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置情况,形成具有特定战术背景的近似实战的信号环境,对电子对抗装备操作人员进行电子对抗战术训练,提高其电子对抗作战能力;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研究和演练新的电子对抗战术;对电子对抗装备的研制样机进行各种试验,对电子对抗装备定型或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鉴定,对现役装备进行在役考核等。
电子对抗靶场的发展趋势是,电子战装备试验鉴定、战术应用研究和训练一体化;综合电子战系统试验一体化;电子战装备与武器试验一体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与试验结果评估智能化;目标和环境设置更趋实战化。
扩展阅读
- 徐步荣.中国军事百科全书.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