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对抗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空袭作战中,英德两军开展了激烈的陆基无线电导航对抗。从1940年6月开始,英军先后采用噪声干扰、电子冒充、转发欺骗等方式,对德军的“X-装置”“Y-装置”“拐腿”等导航系统和中长波无线电信标台网实施干扰,使德军飞机的飞行陷入混乱,只有1/4的炸弹命中目标。1940年11月6日,英军采用“迷抗”伪装信标台设备实施转发欺骗干扰,甚至使德国一架“亨克尔”轰炸机因迷失航向、油料耗尽而坠毁在海上。同时,德国也先后利用“海因里希”干扰机组成干扰网,对英国的“G”系统和“欧波”导航系统等实施了有效干扰,使其轰炸命中率由90%降低到25%以下。进入21世纪后,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卫星导航对抗。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的炸弹和导弹中有80%以上都依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制导,俄、美等国相继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导航干扰机,导航对抗进入了以卫星导航对抗为主的新时期。
首页
[{"ID":42423,"Name":"工学"},{"ID":80745,"Name":"信息与通信工程"},{"ID":81217,"Name":"电子对抗"}]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对抗导航对抗
/navigation electronic warfare/
最后更新 2023-08-12
浏览 363次
利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对敌方无线电导航设备或系统进行侦察和干扰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全称无线电导航对抗,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
- 英文名称
- navigation electronic warfare
- 又称
- 无线电导航对抗
- 所属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
导航对抗主要分为导航侦察和导航干扰,其目的是获取敌方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战术和技术情报,采取相应的措施,阻碍敌方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正常工作,降低其使用效能。
①导航侦察,即利用导航侦察设备,通过对敌导航台辐射信号的截获、测量、分析、识别和定位,获取导航信号的技术参数,必要时获取导航台位置、类型、部署等情报。
②导航干扰,即利用导航干扰设备,通过辐射电磁能量的方法,破坏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正常工作或降低无线电导航系统的使用效能。按干扰目标,导航干扰分为卫星导航干扰和陆基无线电导航干扰。按干扰作用性质,分为压制式导航干扰和欺骗式导航干扰。压制式导航干扰可以采用各种干扰信号,包括单音、窄带、扫频、宽带白噪声,或者频谱形状与卫星信号相近的信号实施干扰,其作用是使用户设备的环路相关器输出信噪比下降到门限以下,从而失去对导航信号的跟踪能力,不能提供位置、速度或时间等信息。欺骗式导航干扰可以自主产生,也可以通过转发导航台发射的导航信号来产生,其信号格式与导航信号相近,功率更强,使用户设备放弃跟踪导航信号并转而跟踪干扰信号,从而产生错误的位置、速度或时间等信息。
随着导航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航对抗将向装备智能化、手段多模复合化、区域分布网络化等方向发展,导航侦察技术将向多波束阵列天线、多模复合导航信号同时侦察和实时干扰引导方向发展。导航干扰技术将向超大功率、分布组网、压制与欺骗综合干扰、时间基准扰乱和卫星导航体系对抗方向发展。
扩展阅读
- 袁文先,杨巧玲.百年电子战.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 熊群力.综合电子战.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