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世界地理 . 非洲 . 北非 . 利比亚

的黎波里

/Tripoli; Tarabulus/
条目作者苏世荣

苏世荣

最后更新 2024-05-31
浏览 357
最后更新 2024-05-31
浏览 35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利比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主要海港,的黎波里州首府。阿拉伯语又称西的黎波里,以别于黎巴嫩的的黎波里。

英文名称
Tripoli; Tarabulus
又称
西的黎波里
行政归属
利比亚
面积
2616平方千米
人口
116万(2018)
气候类型
地中海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
24.4℃
平均年降水量
384毫米

位于利比亚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石岬上,以富庶的沿海平原为腹地,是通往内地古沙漠商道的起点,地理位置优越。面积2616平方千米,人口116万(2018)。

的黎波里地图的黎波里地图

自古就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这一地带创建3座市镇,分别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公元365年,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莱普蒂斯在这次地震中被彻底毁灭,唯有奥萨古城幸免于难,虽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整座城市还是存在,历经沧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市。前146~公元450年,被罗马人占领。450年起遭汪达尔人侵夺。533~643年由拜占庭统治。7世纪阿拉伯人来此定居,带来阿拉伯文化并发展了与威尼斯的贸易关系。1510年,被西班牙人征服。1551年为奥斯曼帝国占领。1911~1943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由英国进驻。1951年利比亚正式独立,定为首都,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和旅游中心。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的黎波里遭到多次轰炸,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

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24.4℃,极端最高气温48.3℃,平均年降水量384毫米。沿海绿洲产橄榄、蔬菜、柑橘、烟草和谷物。工业占全国总产值的二分之一以上,建有冶金、化工、纺织、水泥、鱼罐头、地毯、制革、制鞋、卷烟、肥皂、食品、服装等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商港,港口有码头泊位17个、浮筒泊位1个,岸线总长2062米,浮筒泊位水深16米;港口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国内进出口货物总量的60%经此运输。海岸公路通班加西和埃及开罗,为地中海地区繁忙的货物转运中心。附近建有现代化国际机场,由于局势动荡,2014年被迫关闭。有的黎波里大学。利比亚政府投资建造的人造大河工程,将撒哈拉沙漠深处的淡水引入的黎波里,满足人民生活及工农业发展的供水需求。

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清真寺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清真寺

  市区由旧城和新城组成。海滨有著名的“绿色广场”,广场地面和建筑全部用绿色装饰。北边是港口区,整个海湾都筑有防波堤。靠近港口处有163年修建的白大理石凯旋门。绿色广场以南以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命名的宽阔大道,长10余千米,为主要商业街之一。街旁棕榈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处处喷泉涌射。广场西边被称为“红堡”的旧城,以热闹的集市为特点,部分街道上面盖有顶篷;弯曲狭窄的街巷,琳琅满目的货摊,精雕细刻的古寺,高墙深院的住宅,构成典型的阿拉伯古城风貌。旧城多清真寺,最大的清真寺是1883年建立的盖尔吉清真寺;最著名的是始建于1763年的卡拉曼利清真寺,寺内有一个八面形尖塔;最古老的清真寺则是建于10世纪的查梅勒清真寺,重建于17世纪。新城位于西市区,系意大利统治时期和独立后修建,是城市主体部分;新城正中的罗马天主教堂,于1970年被改建为清真寺,改名为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清真寺。许多办公大楼、剧院、商店、学校、住宅区和现代化旅馆集中在艾德里安·佩尔特大街。城中还有摩尔式风格的白色王宫和罗马时代的墙垣。是夏季游览、疗养胜地。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