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喀山,卒于莫斯科。出身于农艺师家庭。192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学医,次年转入彼得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语文系,1925年毕业。1926~1927年在军队服役,退伍后在出版社任职。
1921~1928年,诗人写了许多关于城市日常生活的诗,比如《在我们的住房里》(1926)、《在楼梯上》(1928)、《午餐》(1928)等,这一类诗歌大部分都收入了第一部诗集《栏目》(1929)中。第二部诗集《诗钞·1926—1932》在印刷厂已经排版,但未获准付印。20世纪30年代,扎鲍洛茨基把目光从城市转到大自然。死亡和不朽是他这一时期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诱惑》(1929)、《树木》(1933)和《昨天,思考着死亡……》(1936)。扎鲍洛茨基的叙事诗《农业的胜利》(1933)发表后受到猛烈批评,主流评论界指责长诗诽谤农业集体化。刊登该诗的那一期《星》杂志(1933年第2-3期合刊)被禁止发行。诗人做了一定妥协,才得以出版下一部诗集《第二本书》(1937)。1838年3月,诗人被捕,以“托洛茨基反革命活动”罪名被判处5年劳改营监禁。1944年8月至1946年5月,扎鲍洛茨基被流放到阿尔泰边区和卡拉干达。1947年,他写下了自己认为是纲领性的诗篇《我不在大自然中寻找和谐》,表达了人类改造自然就是帮助自然的思想。扎鲍洛茨基后期创作的特点是哲理探索,比他以前的诗更富有音乐性,语言更朴素,更接近于传统诗歌。
扎鲍洛茨基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哲理诗的传统。他去世十年后,才被评论界公认为苏联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