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维捷布斯克省柳津市(今属拉脱维亚),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在德文斯特(今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市)学习长大。1911年进入圣彼得堡理工学院经济系。 1916~1917年,在彼得格勒造纸工业统计局工作。1918年,与家人搬到布良斯克,先在复试课程中担任教师,后在其他机构担任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与利兹相逢》(1927),中篇小说《肖像》(1931)和《N城》(1935)。多贝钦的作品主要描写革命后闭塞的外省日常生活和小市民的愚昧落后。虽然作品是以小说为体裁,但是一般没有情节,只有一些场景描写,色彩浓郁,讽刺尖锐。《肖像》的问世,遭到了批评界的批判。
1936年3月27日,列宁格勒苏维埃作家会议召开,同日,《文学报》登载了有关会议讨论的简短总结。会议认为,多贝钦的创作与当时苏联文学的“一体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由于无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多贝钦于列宁格勒苏维埃作家会议后的第二天自杀身亡。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文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多贝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