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4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第1届亚洲运动会原定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因故延至1951年举行。
1973年11月15~16日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亚奥理事会前身)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该会会员的决议。中国参加了以后历届亚洲运动会。
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大多为奥运会项目,但不像奥运会有严格的规定。每届除一些广泛开展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必须列入外,东道国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运动技术水平适当增减。首届亚运会仅有6个大项、1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但随后逐渐发展壮大。1990年北京承办的第11届亚运会包括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足球、高尔夫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赛艇、藤球、射击、垒球、游泳、乒乓球、网球、排球、举重、摔跤、武术和帆船27个大项和308个小项;参赛国家和地区达37个。2010年在韩国仁川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已增至42个大项,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在已举行的18届亚运会中,前8届(1951~1978)获得金牌数日本占有优势。自1982年第9届始,中国金牌数一直居各队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