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隋代彭蠡湖向南扩展到鄱阳县境内,始称鄱阳湖。鄱阳湖水系完整,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清丰山溪、潼津河等河流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中、下游大型吞吐湖。古称彭蠡、彭泽、彭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隋代彭蠡湖向南扩展到鄱阳县境内,始称鄱阳湖。鄱阳湖水系完整,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清丰山溪、潼津河等河流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期,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鄱阳湖区再度下沉。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侵时,沿江平原洼地和鄱阳湖区潴水成湖即古彭蠡泽。古长江在今长江以北鄂、皖两省的龙感湖、大官湖一带穿泽东下。古赣江纳江西诸水,经湖口沿今长江东流,在彭泽以下汇入古长江。此后,长江南移夺赣江古道,彭蠡泽淤积。长江分泽为南、北两水域,北部水域为今湖北、安徽间诸湖泊,南部水域即鄱阳湖。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水面逐渐缩小。1998年后,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治水方略,湖面面积得到恢复。
鄱阳湖水系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和北部为丘陵、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沿边缘向湖倾斜。湖面以都昌县和永修县吴城镇之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湖。南湖又称官亭湖、族亭湖,湖面宽阔,为主湖道;北湖又称落星湖、左蠡湖,湖面狭长,为入江水道。
鄱阳湖形似葫芦,南北最大长度173米,东西最大宽度74千米、最小3千米,平均宽18.6千米,平均水深7.38 米。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湖底高程由10米降至湖口黄海基面以下1米。湖口水位20.75米时(黄海基面),湖面面积5100平方千米,容积365亿立方米;湖口水位4.06米时,面积103平方米千米,容积4.5亿立方米。水位的变化导致湖面面积、容积的变化,呈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形态。湖区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和汊港组成。赣江自南昌以下分为4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水汇合,进入湖北部,为湖区西水道;南、北、中3支与抚河、信江、饶河均先后汇入湖南部,为湖区东水道。东、西水道在褚溪汇合为入江水道。洲滩分为沙滩、泥滩和草滩3种。沙滩多在水位14米以下,面积约1895平方千米;草滩多在14~18米,面积约1235平方千米。全湖现有岛屿25处,共41座,中、低水位时多为滩丘,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内湖出现在枯水期,中、高水位时与大水面连成一片,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汊港多分布于入江水道东岸,主湖区北岸和东北、东南湖隅,主要汊港共约20处。
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7℃左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42毫米,4~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69.4%,且自东南向西北逐浙减少,北部庐山受地势影响降水量达1960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洪旱灾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多年平均入湖年径流量1285.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出湖年径流量1468亿立方米,4~9月径流量占全年69%,其中4~7月占全年53.8%。鄱阳湖水系多年平均年入湖输沙量1.86×1010千克,其中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多年平均来沙1.51×1010千克,赣江最多,信江次之。入湖泥沙集中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4~7月时的大汛期,为年总量的79.3%;出湖泥沙集中于长江大汛期之前的2~6月,占年总量的90.4%。通过湖口进入长江的出湖泥沙年平均值为9.38×109千克;淤积于湖中的泥沙年平均为9.22×109千克,占入湖沙量的49.6%。
鄱阳湖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受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洪水双重影响,高水位时间长。每年4~6月,湖水位随鄱阳湖水系洪水入湖而上涨,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而维持高水位,10月才稳定退水。有77.8%的年份最高水位出现在6~7月,有79.3%的年份最低水位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多年平均水位11.36~13.99米,最低水位3.99~10.25米,最高水位20.68~20.71米;水位年变幅最大为9.59~14.85米,最小为3.54~9.59米。汛期可削减洪峰量或滞后洪峰,从而减轻长江的洪水威胁。但由于江水倒灌入湖仅偶有发生,持续期不长,故总体而言,鄱阳湖对长江水量的调剂作用有限。赣江、信江、修水、抚河、饶河诸河经鄱阳湖汇注长江,其中以赣江航道最重要,古来即为五岭南北通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运要道。
鄱阳湖流域是江西省大风的集中地区,多年平均风速3.01米/秒,历年最大风速34米/秒。6~8月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份均为北风或偏北风。秋冬时期,湖东南岸地区的绝对湿度和降水量均有增加,同时形成湖浪。主要大浪区有鞋山、老爷庙、瓢山三湖区,实测波浪高度约2米,波浪爬高4.81米,大风尚可引起涌浪,使湖面倾斜,北风引起北岸水位降低,南岸水位升高;南风则反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取代了洞庭湖成为中国最大淡水湖。为中国淡水渔业主要基地之一。鱼类有90余种,以鲤、鳙、鲫、鲌、鳊、鳜、鲶、鲭等较多,以鲥、银鱼著名。沿湖盛产菱、芡、莲、藕、芦苇等。野禽有凫、雁、天鹅、鸨、鸥、鹭等,此外又引进了水貂、海狸、麝香鼠、牛蛙、毛蟹及珍珠贝等。在永修县、南昌市新建区、庐山市星子镇一带湖面,常有丹顶鹤、天鹅等珍禽栖息。为保护候鸟,1983年成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平原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重要城市有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抚州市等。鄱阳湖入江水口附近的大姑山(又称鞋山),湖口的石钟山,婴子口附近的“蛤蟆石”均为著名旅游胜地。湖西岸的庐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鄱阳湖千眼桥
鄱阳湖鞋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