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江西省铜鼓县西南的大围山西北麓,流域面积14797平方千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铜鼓县、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至永修县吴城镇与赣江汇合后注入鄱阳湖。全长419千米。
修水
中国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又称修河。
- 英文名称
- Xiu Shui
- 又称
- 修河
- 所属学科
- 中国地理
修河源头为东津水,其向北流进入修水县境内,并于马坳镇塘三里村接纳渣津水后始称修水,并由此折向东流。抱子石水库以上为上游,河段长177千米。马坳镇以下河面渐宽,由不足百米到宽200余米。抱子石水库至柘林水库坝址间为中游,河段长157千米,两岸地势逐渐开阔,河面宽200~350米。柘林水库以下为下游,河段长85千米,河面宽280~500米。除渣津水外,先后纳入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有武宁水、安溪水、巾口水和潦河。
流域内山地占15%、丘陵占48%、台地平原占37%,地势西高、东低,上中游以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下游为低丘和鄱阳湖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7℃,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63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505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113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153万吨。
农业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蚕桑、棉花等;森林植被较好,中上游山区为江西省重要森林基地。矿产主要有钨、金矿,锡、铀、石英、煤炭等也有一定蕴藏量;主要工业有水电、矿产、有机硅、化工等。旅游资源主要有位于中游永修县境内的国家级“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和上游修水县境内的“南崖·清水岩”省级风景名胜区。河口在永修县吴城镇,有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4.72万千瓦,其中干流19.88万千瓦。年发电量391700万千瓦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得到开发,干流上已建成柘林、东津、抱子石等水电站,潦河、武宁水、罗溪水等支流上已建成罗湾、大塅、盘溪等水电站。全流域水电总装机容量达63.01万千瓦,年发电量133000万千瓦时。
据史料记载,流域内多发水、旱灾害。通过加固修复及新建,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2万多座,防洪圩堤572千米,以及大量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100平方千米,旱涝保收面积930平方千米,分别占流域内总耕地面积的68%和58%。修水下游永修县城至吴城河口30千米的航道经1991年整治后,已由Ⅵ级提升至Ⅴ级,货物运输可经鄱阳湖进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