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包含四个吡咯连接而成中心结构的平面咕啉环,是唯一含有金属的维生素。咕啉环轴向上方的不同配体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维生素B12。高等植物和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B12,天然维生素B12是由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B12是唯一需要肠道分泌物(内源性因子)帮助吸收的维生素。
维生素B12是一种深红色结晶粉末或无定形结晶粉末,无臭无味。熔点为210~220℃。1克本品溶于80毫升水,溶于乙醇,但是不溶于氯仿、丙酮或乙醚。无水状态下易吸湿,在中性和微酸溶液(pH=4.5~5.0)中具有良好的空气和热稳定性,在强酸溶液(pH<2)或碱性溶液和还原剂中稳定性不佳,不耐光和紫外线。
维生素B12是结构最复杂的维生素分子(见图)。其化学合成非常烦琐且成本很高,此外,从动物组织如肝脏中提取的效率和效用非常差。因此,商业化生产只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来实现。维生素B12主要由古细菌和一些真细菌通过需氧或厌氧途径合成。工业初期采用链霉素发酵液提取制备。主要生产工艺如下:①由链霉菌发酵制作。酸化后的发酵液用弱酸性丙烯酸交换树脂吸附,洗脱纯化,用1%氰化物转化,溶剂和水反复萃取,氧化铅层析,丙酮结晶得到最终产品。②在葡萄糖和玉米浆原料中接种薛氏丙酸杆菌,加入氯化钴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进行发酵,提取干燥后回收产物。
1948年,美国和英国的研究者从肝脏浓缩物中分离出一种红色晶体,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B12。同年,哥伦比亚大学的R.韦斯特[注]验证了通过注射维生素B12的办法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贫血。在1955年,D.M.C.霍奇金等使用X射线分析并确定了维生素B12的晶体结构,并且在196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72年,R.B.伍德沃德成功实现了维生素B12的全合成。
维生素B12的主要作用有:①促进转移甲基的过程;②作为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的重要维生素,维持机体正常造血功能,能够预防恶性贫血和保护神经系统健康;③通过辅酶的形式增加叶酸的利用,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④活化氨基酸,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⑤脂肪酸的代谢,使身体能适当利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⑥消除烦躁,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平衡感;⑦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维生素,并参与神经组织中形成脂蛋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