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人类学 . 人类学 . 〔人类学分支〕 . 语言人类学 .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民族科学

/ethno-science/
条目作者张文义

张文义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0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人类学研究文化逻辑和认知的基本理论,以语言学方法分析某文化中特定领域的分类系统背后的意义。

英文名称
ethno-science
所属学科
社会学

民族科学这一概念基于语言人类学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和美国人类学家W.H.古迪纳夫二世(Ward Hunt Goodenough II,1919~2013)对文化的新定义:文化是一个人在其所处环境中恰当生活所必须知道的知识和技能。据此,人类学家寻求当地人系统组织某一生活领域(如航海、植物、气候等)的知识的原则,从中推断当他们在特定情况下思考和行动的逻辑。

民族科学以语言学方法分析一个文化中特定领域的分类系统(如亲属、植物、颜色等)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机制。同语言的语法一样,分类系统背后的逻辑和机制对文化持有者而言是无意识的结构。人类学家在田野中让当地人自由联想并访谈,搜集当地有关特定生活领域的所有词汇,借助古迪纳夫二世等学者提出的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建立词汇间的等级序列(taxonomy),推论当地人处理该生活领域的原则。此原则与当地社会的宗教和哲学相呼应,体现当地文化思维。例如,可通过分析汉语中的味觉词汇理解汉文化的思维方式。首先,穷举汉语中的味觉词汇,如酸甜苦辣咸麻辛涩腥膻等。其次,探讨词汇间的组合关系,如酸甜苦辣咸构成最基本的味觉词汇,其他味觉词汇与它们相关。据此,建立味觉词汇的等级序列及味觉间的转换关系,如苦尽甘来等。最后,分析该序列及转换关系,联系汉文化的哲学和宗教观念,探讨从味觉词汇所看到的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如注重物极必反的转换关系等。同样,可分析汉语中称呼男人和女人的词汇,将之按年龄排序,可看出汉文化对待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价值和理念;按时代排序,又可看出对人的评价和期待随时代的变迁等。

  • BERLIN B O, KAY P D.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 BERLIN B.Ethno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traditional societi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 ATRAN S.Folk Biology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science: cognitive universals and cultural particulars.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1998(21):547-609.
  • GOODENOUGH W H.Yankee Kinship terminology: a problem in componential analysis.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5,67(5):259-28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