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户以北京和南京最多,其余城镇如杭州、苏州、宣府、大同等也有规模不等的铺户。万历(1573~1620)年间,北京铺户有132行,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宛平县铺户下三有34377户,上六则有5425户,合计39802户。铺户承担为政府买办商品之役。买办商品种类繁多,皇室所用之物品以及各衙门所需如光禄寺供办、国学祭祀、户部草料等都由铺户买办而来。买办一般有当行买办、召商买办、佥商买办三种。当行买办,实行于明初,根据各衙门采购的物品种类,由相应的铺行进行买办。各主要衙门都有所管辖的铺行,如光禄寺辖有油行、面行、乳行、饼行等;户部辖有草行等。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以后,实物买办改为折银征收,再由政府召商买办,如弘治时期,北京通州铺户即分为三等九则,出银进京买办。嘉靖(1522~1566)时,北京铺户皆征银入官,召商买物。之后,又有佥商买办,置办衙门行文到五城兵马司、顺天府并转行宛平、大兴两县,按规定人数佥送。此外,还令旧役商人自行上报接替者,在上报册上注明姓名、住址、籍贯、房产、家资等项,密报五城兵马司,兵马司夜里拘人,如同捕盗。政府对铺户实行审行管理制度,定期清审。永乐(1403~1424)时定为10年清审一次,万历初改为5年一审。政府根据铺户资产的多少,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编作排甲,协力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