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水文水资源数据共享为目标,中国水利部参与了中国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研究工作,提出了水利信息分类、水利信息公用数据元和水利信息核心元数据等信息共享技术标准,并纳入2008年颁布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2014年,中国水利部颁布《水利信息分类》(SL701—2014)标准,形成了水利信息分类规范性文件。
水利信息分类依据分类目的和视角不同而形成不同分类类型,大致形成基于水利业务、水利政务和业务阶段的三维水利信息分类框架(见图)。①水利业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水灾害(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移民及其他,共9类。②水利政务。综合办公、政策与法规、财务与审计、人事与教育、国际合作、科技管理、安全监督、机关管理、纪检与监察及其他,共10类。③业务阶段。规划、计划、建设、运行及其他,共5类。
水利信息分类事关水利信息存储、交换和管理的科学性,以及信息系统长期、可靠和有效运行。水利信息化实施以来,水利行业制定了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水文测站等一系列水利信息分类标准,并予以编码,为海量水利信息提供了分类依据,为信息存储、发现和共享交换提供了支撑,保障了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