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湖北武汉,卒于北京,籍贯湖北咸宁。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57~1959年在苏联进修。历任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层委员会白垩系分会委员,国际介形虫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白垩纪中期事件研究中国工作组组长。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与杨遵仪共同创办中国地质院校的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63~1965年援外,在古巴进行白垩纪、第三纪地层海相微体古生物研究,并对地下水勘查和石油普查做出了贡献。1979年,积极倡议并成立了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20世纪80年代,研究建立了“微体古生物微机辅助研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为满足油田勘探及海洋开发的需要,多年从事中、新生代海、陆相地层及微体古生物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要论著有《古生物学》(合著,1956)、《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化石》(合著,1974)、《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1982)、《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合著,1988)、《微体古生物学教程》(合著,1989,1992)等。
郝诒纯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