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交通拥堵可被视为一个公共的悲剧,一般认为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被免费使用时出现的过度使用现象。从工程上而言,对于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存在一个关键阈值(通过能力),当交通量超过这个阈值,通过速度的下降将造成实际通过流量达不到理论上的最大值。交通拥堵指数便于管理者和市民了解路网的实际交通状况。
路段的交通拥堵指数往往通过交通量、通行能力和速度等指标进行计算,用实际数值与基准数值进行比较,计算结果通常分级表述,除畅通外,拥堵分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级。美国发布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全球有广泛的影响,提出了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实际通行能力等概念,进而根据车流特征划分了畅通、稳定、不稳定、强制等多级服务水平。欧洲许多国家采用速度为基础的指标来反映路段的交通拥堵,计算核心是实际速度与自由流速度之比。中国北京市2011年发布了交通拥堵指数计算标准,将快速路、主干路等不同等级路段按速度分为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级。广州等城市也发布过类似的交通拥堵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