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布局主要包括路网的基本格局、道路密度分布、不同等级道路的分布、主要联系点和交叉口的分布四个内容。
城市道路网布局受自然条件、城市规模、用地布局等因素影响。①地形、河流、岸线、地质条件等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的重要因素。滨河、滨海城市多呈带状布局,矿业、山地城市多呈分散布局。河流、地形等自然条件也会直接影响道路的走向、建设标准、建设形式等。②不同规模的城市对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的需求不同。中小城市较少出现分散组团的布局,道路网络也多采用单中心布局;规模较大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开发强度的中心区,逐步发展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多采用多组团、多中心的道路网络布局。③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布局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一方面,道路网络的走向、密度等与用地布局相吻合;另一方面,道路网络布局影响城市新区规划、产业园区布局等城市用地布局的关键环节。
国内外常用的道路网布局可归纳为四种基本方式。①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即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接近平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合适的街坊。其优点是道路系统形状简单,便于建筑布置和组织交通,所有交叉口都由两条道路相交而成,具有机动性,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但对角线方向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交通不便。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②环形、扇形放射式。鉴于放射式道路网有利于城市中心的对外联系,加上环道设计便捷了各分区之间的联系,逐步演变形成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一般认为,这种形式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组织交通上比较适宜,使城市主干道路由多条放射干线和环状干线有机结合。扇形式道路网一般是以机场、车站或港口前的中心广场为轴心向外布置构成。这种路网布局有利于运输集散,特别是对有大量市民或职工利用铁路或水运通勤的城市尤为有利。其缺点是随着交通流量的逐步增加,主要交通都流经中心广场,易造成交通堵塞。③星形式。由数个星形道路系统组合而成的道路网。一般在环形中心广场连接四条以上主干道路,在交通量不大时,可以不设红绿信号灯,车辆适当减速即可通达任意一个方向。④自由式。优点是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省道路工程造价;缺点是道路迂回度高,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许多山丘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减小纵坡,常沿山麓或河岸布线,形成自由式道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