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大师F.波洛米尼[注]曾于1632年主持罗马大学校舍的施工,后于1642~1650年独立设计教堂,其间方案经过反复修改,最终于1660年落成。
教堂位于一个长方形庭院的一侧,三面环绕双层拱廊。建筑平面呈六瓣花朵形状,其轮廓脱胎于两个叠加的等边三角形,隐喻六角形的“大卫之星”。室内由此形成6个凹室,转折处设有科林斯壁柱,其上以肋券支撑花瓣式拱顶,富有韵律感。圣坛设于入口对面,轴线感相对弱化,主要以交替起伏的弧面来营造奇妙的动态效果。穹顶上开设6扇高窗,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整齐排列的六角星和小天使装饰强化了主题。
建筑主要采用砖和灰泥砌筑,通体保持洁白。外立面忠实反映了室内空间的形态,屋顶上的采光亭以6组双柱支撑,周边环设6个卷涡,其尖顶呈上升的螺旋形,充满雕饰,可能隐喻《圣经》中巴别塔和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