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街坊是组成各级生活圈居住区的基本单元,通常3~4个居住街坊可组成1个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居住街坊尺度一般为150~250米,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约300~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4公顷。
居住街坊一般包括住宅建筑、居住街坊绿地和便民服务设施。居住街坊的建筑组合形式灵活多样,一般有以板楼为主的行列式、围合式,以塔楼为主的点式,以及以板楼、塔楼结合的混合式等多种布局形式。居住街坊绿地由集中绿地和宅旁绿地组成,集中绿地有一定的指标和日照要求。便民服务设施包括物业管理与服务、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场地、室外健身器械、便利店、邮件和快递送达设施、生活垃圾收集点、居民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等。
以街坊作为居住区布局的形式由来已久,在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古代城市中都曾存在过。苏联在20世纪40~50年代建造的居住区也大量采用,并对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居住区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如北京市的百万庄居住区和光明楼居住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