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表层漂流浮标,又名中性浮标,或水下定深漂流浮标,其在自身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方式实现在水中上浮和下潜。
首页
[{"ID":42423,"Name":"工学"},{"ID":80104,"Name":"仪器科学与技术"},{"ID":213838,"Name":"海洋专用仪器"},{"ID":213965,"Name":"海洋综合观测系统"},{"ID":213975,"Name":"漂流浮标"},{"ID":213977,"Name":"次表层漂流浮标"}]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海洋专用仪器 . 海洋综合观测系统 . 漂流浮标 . 次表层漂流浮标次表层漂流浮标
/subsurface drifting buoy/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27次
能下潜到水下预定深度并在该深度呈中性浮力状态、自由漂流跟踪水质点,同时在升沉运动过程中获取海洋垂直剖面数据的海洋观测仪器。
- 英文名称
- subsurface drifting buoy
- 所属学科
- 仪器科学与技术
浮标由耐压壳体、测量传感器、浮力调节部件、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定位和通信模块以及电源组成。浮力调节部件大多是采用液压泵调节浮标外部油囊的储油量来控制浮标的体积。当液压泵将浮标内部储存的油注入浮标外部的油囊,随着油囊的膨胀,浮标的浮力变大,大于重力时开始上浮;相反,当液压泵将浮标外部油囊的油吸回浮标内部时,随着油囊的缩小,浮标的浮力变小,小于重力时开始下潜。次表层漂流浮标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海面漂浮传输数据、下潜至预定深度呈中性漂流、下潜至剖面测量起始深度、上浮并获取剖面数据四个过程,循环工作直至电能耗尽。
通常,浮标装载温度、电导率、压力传感器来获取海水温盐剖面数据,还可以装载溶解氧及叶绿素、营养盐等生物化学传感器,以及声学探测器。它具有成本低、剖面观测层次多、工作时间长、布放方便等特点。通过大量投放次表层漂流浮标进行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可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次表层漂流浮标的观测数据还广泛应用到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流、年际变化、厄尔尼诺、中尺度涡、水团性质及变化、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多个研究领域。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霍树梅.国外智能型次表层漂流浮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海洋技术学报,2000,(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