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的安全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主动预防式的安全风险控制管理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其核心和基础就是多源安全信息。民航安全信息从最开始注重对于民航事故的强制报告,进而发展为对于严重程度低于事故的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的收集和整理;随后,民航业又开始重视对飞行数据记录器所记载的超限事件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基于主动安全文化的自愿安全报告系统的使用。与此同时,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民航单位的定期报告信息、运行类信息、通知类信息、整改类信息、监察报告信息和其他报告信息等也都逐步被纳入民航安全信息的范畴。
民航安全信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事件信息、安全监察信息和综合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事件信息是指在民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者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航空器损伤、人员伤亡或者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情况(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及民用航空器一般事件信息);安全监察信息是指民航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其他行政执法工作信息;综合安全信息是指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机场等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和运行信息,包括企事业单位相关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信息、飞行品质监控信息、安全隐患信息和飞行记录器信息等。
①信息的收集。依托中国民航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行业实现了对于境内外发生的事件等信息的收集,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实现了涉及航空器不良的运行环境、设备设施缺陷、执行标准或飞行程序困难的事件报告收集。
②信息的分析。以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进行鉴别、整理、评价、综合等加工,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决策服务的活动。中国民航多采用的民航安全信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报告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个体多维度分析、滚动值分析、关键字分析以及短板预测等。
③信息应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有效的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例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航空运输监察系统(ATOS),英国人为因素不安全事件保密报告系统(CHIRP),欧盟联合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报告系统(ECCAIRS)等。中国民航建立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使用困难报告系统、鸟击数据库系统、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以及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系统等众多信息的收集、分析系统。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是及时发现民航运行安全隐患、开展风险防控、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事后监管到事后监管与事前监管、事中监管的有效结合。民航主管部门可以借此评估行业总体安全状况,明确阶段性安全监管重点;航空单位通过定期分析本单位民用航空安全信息,评估本单位安全状况和趋势,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实现信息驱动的民航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