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环境科学 .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条目作者陈颢

陈颢

最后更新 2024-04-17
浏览 183
最后更新 2024-04-17
浏览 18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为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对国际海底区域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对区域内环境状况研究和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范区域内人类活动等行为。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所属学科
海洋学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海域范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进行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属于深海的范畴,构成了深海海底的主要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其中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稀土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和生物基因资源。国际海底区域将是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并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国际海底区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受到所有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的关注。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深海底的矿产资源勘探活动,有些民间企业已着手进行矿物开采前的准备。虽然深海底矿床的实际开采很可能要在几十年之后,但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可能对深海底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深海底的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化学和生物生态)都是经历了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化形成的,一旦受到损害,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可能得到恢复,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基于深海底环境的脆弱性,必须摒弃过去先开发后治理的模式,才能有效保护和更好地利用国际海底区域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首先必须遵循“预防原则”,即在制定行动方案时,优先考虑和明确以下问题:海底勘探活动可能造成何种程度的环境影响?使用哪些环境基线来定量人类活动前的环境状况?如何监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影响发生后的变化?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要着重开展以下涉及环境问题的研究:①海底和采矿废渣预定排放点的水文环境变化,包括海流、温度和浊度(悬浮沉积物)等。②海水化学组成及其可能的变化。③未来矿址的沉积物性质,包括确定采矿活动如何影响沉积物的力学性质。④海底表面及邻近区域的生物群落,包括小至微生物、大到哺乳动物的各种海洋生物,以及在结核内部和表面生活的生物等。⑤海底沉积物的生物扰动。⑥上层水体到深海的物质沉降。

尽管对国际海底区域内矿业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尚缺乏充分了解,但国际社会将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保护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的《国际海底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章》修正案第五部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就明确规定:如果某些拟议的勘探活动会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有害影响,则对这些活动加以严格管理以防出现不良影响,或不核准从事这些活动。中国于2016年2月2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第三章“环境保护”中规定:承包者应当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利用可获得的先进技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少、控制勘探、开发区域内的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危害。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