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灾害

近海富营养化

/coastal eutrophication/
条目作者俞志明周名江
条目作者俞志明

俞志明

周名江

周名江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30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3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度增加,并导致近海生态系统有机质增多、低氧区形成、藻华暴发等一些异常改变的过程。

英文名称
coastal eutrophication
所属学科
海洋学

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在正常的水环境中,应保持在一定水平,如果过度增加,将有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近海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在自然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包括自然条件下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等。仅仅通过自然因素导致水体由贫营养转变成富营养的时间较长,该过程通常需要经历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全球面临的富营养化问题大都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各种因素,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农业、大气沉降等非点源污染,水产养殖业等引起的沉积物内源污染等。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活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很小。但是进入20~21世纪,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周围的水环境。

富营养化是一种在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下,生态系统不正常的变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静止的营养状态。

由于营养物质的增加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根据改变程度的强弱,该效应可分为初级效应和次级效应,初级效应主要包括:水体透光度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有机质增加等现象。次级效应主要包括:沉水植物消失、藻华发生、低氧区形成等现象。

近海富营养化的危害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导致原来正常的生态系统发生结构上的改变、功能上的退化,引起有害藻华频发、缺氧区扩大等异常生态灾害,造成沿海经济的损失,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等。总体上,其危害作用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大类。所谓直接危害是指由于富营养化而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直接破坏,包括对水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危害,如水体透光度降低、群落结构改变、有机质增多、有害藻华频发、低氧区形成、沉水植物消亡等。所谓间接危害主要是指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甚至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