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灾害 . 有害藻华

浒苔

条目作者刘东艳周名江
条目作者刘东艳

刘东艳

周名江

周名江

最后更新 2023-10-24
浏览 337
最后更新 2023-10-24
浏览 33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世界广布的多细胞绿藻,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石莼目(Ulvales)、石莼科(Ulvaceae)、石莼属(Ulva),是在中国南黄海引发绿潮的关键物种。

拉丁文名称
Ulva prolifera
绿藻门
绿藻纲
石莼目
石莼科
石莼属

历史上曾把石莼属分为石莼属和浒苔属(Enteromorpha)两个属,浒苔拉丁文名为E.prolifera,因两个属的亲缘关系在分子系统学上极为接近,故将浒苔属并入石莼属。浒苔属除浒苔外,常见还有缘管浒苔(U.linza)、肠浒苔(U.intestinalis)、条浒苔(U.clathrata)和扁浒苔(U.compressa)等种类。

浒苔藻体暗绿色或亮绿色,高一般为5厘米~2米,有明显的主枝、多细长分枝,基部产生附着基盘,可附着于固体基质或泥沙上生长。细胞表面观,圆形至多角形,直径约16微米,每个细胞内有1个淀粉核,色素体不充满。浒苔能营漂浮生长,主要是藻体单层细胞组成中空管状体,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氧气可在管状藻体内聚集,大大增加漂浮能力。在中国南黄海,浒苔的主要生长期为每年3~7月,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适宜盐度为25‰~30‰。

浒苔能形成大规模绿潮,主要与其极强的藻体繁殖能力,“嗜肥”和漂浮等特性有关。浒苔能通过有性、无性和营养生殖进行快速增殖。浒苔1平方厘米叶片能形成600万孢子或2700万配子,而92%~97%的孢子可萌发成幼苗。在其生活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微观繁殖体(microscopic propagules),通常包括微观断枝、孢子、配子和合子,以及不同微观阶段幼体。在海中,微观繁殖体随海流漂流或自由游动,寻找合适的附着基质即可进行萌发生长。浒苔越冬孢子对环境耐受力很强,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浒苔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尤其是有机氮。有很高的生长率,青岛近岸水域浒苔藻体每天平均生长率为10%~20%;在江苏北部近岸现场试验,最大生长率可达56.2%。

浒苔形成绿潮,对海域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将造成损害,多数绿潮事件发生后,大多很难消除,可持续数十年。

中国山东青岛崂山口的浒苔中国山东青岛崂山口的浒苔

  • LI Y, SONG W, XIAO J, et al.Tempo-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green algae micro-propagules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the large-scale green tide development.Harmful algae,2014,39:40-4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