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老年社会学 . 〔基本概念〕 . 老年人社会参与

年龄友好环境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条目作者董亭月

董亭月

最后更新 2023-01-20
浏览 153
最后更新 2023-01-20
浏览 15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和参与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又称老年友好环境、老年宜居环境。

英文名称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又称
老年友好环境、老年宜居环境
所属学科
社会学

年龄友好环境由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构成,其中前者涉及户外环境、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住房建筑等,后者包括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氛围等。年龄友好环境强调通过外部政策、服务、场所、设施环境建设,帮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独立,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照护和帮助,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和尊严,以实现健康和积极的老龄化;从生命历程角度,优化健康条件、参与机会和安全,以促进个体人生福祉的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最早提出“老年友好城市”概念,并在2007年发布《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年龄友好城市基本特征核对表》。这一建设框架可以看作是对年龄友好环境理念的操作化。在《指南》的讨论主题中,涉及年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室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信息交流、社区支持与健康服务、尊重和社会包容社会参与、公民参与和就业8个主题。其中,室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强调物理环境,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硬件保障;尊重和社会包容涉及社区、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信息交流、社区支持与健康服务涉及社会环境、社区服务等因素;社会参与、公民参与和就业则直接提出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娱乐、教育、政治、经济活动创造途径。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建立全球老年人友好型城市和社区网络,旨在通过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度晚年的良好场所。

在中国,2013年7月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首次增加“宜居环境”章节,明确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2016年老龄委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建设适老居住、出行、就医、养老等的物质环境和包容、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敬老文化环境,增进老年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基于此,老年友好环境理念行动框架的范围逐步完善,从理念到行动,从立法到规划,从硬环境到软环境建设,从城市建设到社区建设与家庭建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体系,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参与,提高全年龄人口的福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