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点源污染包括污水直排口、排污河、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放口、养殖排水口、排涝泄洪口以及入海河流等。其中污水直排口的类型根据污染源或排污主体所属的类型可划分为工业排污口和市政排污口。对于工业排污口,不同行业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和性质差别很大;对于市政排污口,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主要是生活类污水。海洋点源污染有其基本特点,如入海口混合区的污染较为严重,而随离开入海口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会明显降低等。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经验排污系数法和经验模型法等多种数学模式可估算海洋点源污染物入海通量和污染负荷,并结合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评价指标,可较好评价和预测污染物通过海洋点源入海造成的环境影响。
实施海洋点源污染控制,应开展以下工作:①入海排污口布局应避开生态敏感区,防止对生态敏感区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尽可能将入海排污口设置在水质交换能力较为活跃的区域,以充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②对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进行现场定位及监测,了解入海河流、排污口的数量、分布、排污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组成。③利用溯源追踪技术明确海洋点源污染途径,提高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能力和控制力度。④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申报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点源污染控制管理策略和方案,及时准确掌握点源污染物排海通量动态变化,建立健全点源污染物排海通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