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建筑学 . 建筑设计 . 〔建筑防灾适灾减灾设计〕 . 〔规划与建筑设计综合防灾〕 . 〔防灾、适灾、减灾建筑设计〕 . 〔应对突发灾害的建筑设计对策〕

建筑防涝设计

/waterlogging design/
条目作者陈洪涛

陈洪涛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9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避免或减轻内涝对建筑物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英文名称
waterlogging design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内涝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与洪水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类同,见建筑防洪设计描述。

建筑防涝设计的内容,既有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内容,又有建筑物本身的防涝设计内容。

建筑周边防涝设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选址。合理确定建筑用地竖向高程,从源头降低建筑内涝风险。②雨水径流控制。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措施增加雨水渗透和滞留;设置调蓄池进行分区调蓄,错峰排放及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小雨水径流,减轻市政排水管网压力。③完善和加大地下管网排水能力。适当增大设计参数,扩大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管径,以增加在强降雨或长时间连续性降雨条件下的输水能力。④预警及排涝设施。对地势低洼处设置预警设施,在发生内涝时提前投入排涝设备,以避免建筑受内涝危害。可采用雷达测雨技术,提高测雨的准确性,对可能产生洪水灾害的暴雨进行预警。

建筑物本身防涝设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方案。采用对防洪有利的基础方案。建筑应坐落在沉降稳定的原状土上,基础以深基为宜。采用桩基,可以加强房屋的抗倾、抗冲击性,以保证抗洪安全。有些复合地基,如石灰、砂桩地基,在洪区不宜采用。多层房屋基础浅埋时,应注意加强基础的刚性和整体性,如采用片筏基础,加设地圈梁。②上部结构。从防洪设计出发,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对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建筑材料。采用具有耐浸泡、防蚀性能好、防水性能好等特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是建造防洪防涝建筑物的首选材料。砖砌体加入饰面材料,如果采用的是清水墙,应采用必备的防水措施,这样可以保护墙面,减少洪水的剥蚀、侵蚀。如果采取木框架结构,应该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

  • 吴爱菊.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住宅工程质量与抗灾能力.浙江建筑,2007(5):25-2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