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设施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国家政策指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及普及程度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矛盾。因此,群众体育设施(见图)应当服务多元化和布局均等化以应对群众体育需求的发展。
群众体育设施主要包括:①竞技性体育设施。包括综合体育场馆和体育中心等。②休闲型体育设施。包括体育主题公园和全民健身场所。③惠民型体育设施。包括市民健身中心、健身路径和健身圈等。
在规划策略上应注重以下4点:①加强土地混合兼容利用。将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和其他城市用地进行混合建设,提升体育设施数量和服务覆盖率。②强化建筑复合功能。充分调动建设主体积极性,将体育设施功能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共同建设。③拓展体育设施使用广度。鼓励社会参与,将学校、机关等体育设施利用时间错位,向全社会开放,提高服务效力。④推进竞群功能转换。将利用效率低的大型体育设施,置换为群众性小型体育设施,提高体育设施配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