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社会分层 . 社会流动

地位获得模型

/status attainment model/
条目作者范晓光

范晓光

最后更新 2023-07-14
浏览 417
最后更新 2023-07-14
浏览 4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探索教育获得和其他能力/技能如何转化为以社会经济地位或声望衡量、职业等级的微观机制分析框架。又称布劳-邓肯模型。

英文名称
status attainment model
又称
布劳-邓肯模型
所属学科
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O.D.邓肯,在1967年出版的《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型。作者基于对1962年美国“当代人口调查”大样本资料的分析,发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自致性因素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决定作用强于先赋性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型,认为地位获得模型由先赋性因素(父代教育程度、父代职业地位)和自致性因素(子代教育程度、初职和现职)两组变量构成。

地位获得模型整合了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是理解社会分层过程的重要工具。地位获得模型作为第二代社会流动研究的开端,开启了职业流动研究的新时期,在美国乃至全球的社会分层研究领域中始终占据主流位置;但也有学者认为该模型对宏观结构和微观心理因素重视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主要沿着以下3条路径对地位获得模型进行改造:①结构路径将性别、种族、同期群、政治忠诚、单位地位和网络关系等视角纳入模型。②社会心理路径主要将“智力”“重要他人”“职业抱负水平”和“教育抱负水平”等心理变量引入模型。③统计技术路径则突破了以多元线性回归技术为主的简单模型,发展为有关流动机会拓扑效应的核心模型。以上对地位获得模型的改进,为全方位理解社会不平等提供了客观解释。

  • BLAU P M,DUNCAN O 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7.
  • 周怡.布劳-邓肯模型之后:改造抑或挑战.社会学研究,2009(6):206-22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