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在日本琉球群岛的石垣岛(北纬24.5°),最南在中国的海南岛(北纬18.7°),另外在中国的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也有分布。
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69406,"Name":"植物保护学"},{"ID":98252,"Name":"生物防治学"},{"ID":98285,"Name":"〔植物害虫天敌〕"},{"ID":98306,"Name":"〔捕食性天敌昆虫〕"},{"ID":98308,"Name":"捕食性蝽"}]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生物防治学 . 〔植物害虫天敌〕 . 〔捕食性天敌昆虫〕 . 捕食性蝽中华微刺盲蝽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98次
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微刺盲蝽属(Campylomma)。
- 拉丁文名称
- Campylomma chinensis
- 目
- 半翅目
- 科
- 盲蝽科
- 属
- 微刺盲蝽属
- 所属学科
- 植物保护学
成虫体绿色,复眼宽0.27毫米,褐色,雌虫体长2.35毫米,产卵器不伸出腹部末端,产卵器与腹部齐。雄虫体长2.1毫米,三对足具黑斑,有刺。卵梨蕉形,无色透明,表面白色网状,长0.7毫米,宽0.15毫米,卵产于植物组织内,卵盖和植物表皮平,3天后可见植物组织有褐色斑点。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黄色透明,复眼红色;到2龄体色逐渐变为绿色,从3龄开始出现翅芽。各龄期体长分别为0.5毫米、0.9毫米、1.2毫米、1.5毫米、1.75毫米。
取食小型昆虫及昆虫的卵,包括蓟马、粉虱、蚜虫、叶螨、叶蝉及爻纹细蛾、荔枝尖细蛾、卷蛾、尺蛾等的卵。
中华微刺盲蝽对龙眼角颊木虱和爻纹细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若虫期可捕食龙眼角颊木虱卵496粒,成虫期每天捕食130粒左右;在龙眼园内对爻纹细蛾卵的捕食率达50%以上。此外对蓟马也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扩展阅读
- 吴珍泉,陈星文,徐祖进,等.龙眼主要害虫卵的新天敌——中华微刺盲蝽.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28(3):115~118.
- 秦玉洁,吴伟坚,梁广文,等.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