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生物防治学 . 〔植物害虫天敌〕 . 〔捕食性天敌昆虫〕 . 捕食性蓟马

捕食性蓟马

/Predatory thrips/
条目作者黄宁兴

黄宁兴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36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3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缨翅目蓟马科食螨蓟马属(Scolothrips)的一种。

英文名称
Predatory thrips
缨翅目
蓟马科
食螨蓟马属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

据1984年中国文献,该属共有19个种,其中塔六点蓟马为中国最为常见的捕食性蓟马种类,主要捕食叶螨、蓟马等。其他的主要种类还包括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横纹蓟马属(Aeolothrips)的两个种,主要捕食蚜虫、蓟马等;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的三个种,能捕食粉虱、叶螨、蚜虫、蓟马等。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宁夏、吉林、河北、北京、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南诸省区(如江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食螨蓟马体长0.7~1.1毫米,主要特征:触角8节,节III和IV上有叉状感觉锥。下颚须3节。前胸前缘及前角有二对长鬃,侧缘一对,后缘及后角三对。中、后胸腹片内叉骨均有长刺。腹部腹片无附属鬃。横纹蓟马(Aeolothripsfasciatus),体长1.3~1.7毫米,体棕黑色,雌虫产卵管背向弯曲,触角9节,前胸背板无长鬃,前翅宽阔,前缘无缘鬃和长缨,上下纵脉明显且具横脉4条,翅上有两段褐色的带纹,后翅宽阔、透明,前缘亦无长缨。雄虫第9腹节两侧各有一钩状突。捕虱管蓟马(Aleurodothrips fasciapennis),体长1.2~1.3毫米,体黄褐色,触角8节,前胸背板前缘角及后缘角各有端部扁钝的鬃1条,前足股节膨大,雌虫前足股节内侧中央有一小突起,而雄虫则具粗棘。 

食螨蓟马属的塔六点蓟马一年发生多代,不同地区发生代数和发生高峰有差异。横纹蓟马主要常见于豆科作物上,能取食蚜虫、蓟马,南方偶尔在柑桔等果树上猎食蚜虫。捕虱管蓟马常见于柑桔树上,成虫、若虫均能取食粉虱若虫、粉蚧、木虱卵及若虫和叶螨等。

捕食性蓟马能捕食二斑叶螨等多种害虫,是果树和农作物上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对捕食性蓟马的利用主要为田间的保护。在农药使用时,应使用安全的药剂。其他的保护利用措施如种植三叶草、紫花苜蓿能成倍增加塔六点蓟马。捕食性蓟马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有滞后现象,与其他天敌可能存在干扰和竞争现象。

  • 孟祥玲.几种常见蓟马的鉴别.昆虫学报,1961,10(4~6):517~521.
  • 韩运发,潘永诚,胡效刚.八种食螨蓟马的识别.昆虫知识,1984,1:43~44.
  • 韩运发,张广学.食螨蓟马属(Scolothrips Hinds)二新种及塔六点蓟马雄虫记述(缨翅目: 蓟马科).动物学研究,1982,3(增刊):53~56.
  • 张维球.几种捕食性蓟马.昆虫天敌,1980,1:1~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