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蛉是蚜虫、叶螨、蓟马以及鳞翅目卵及幼虫等害虫的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具很大研究价值的天敌昆虫。
大草蛉
脉翅目草蛉科昆虫。
- 英文名称
- Chrysopa pallens
- 目
- 属脉翅目
- 科
- 草蛉科
- 所属学科
- 植物保护学
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和欧洲等地也有分布。
成虫:体长11~14毫米,翅展30~40毫米,体型较大。体绿色,较暗。头部黄绿色,具黑斑2~7个,常见4 斑或5斑型。鄂唇须黄褐色,触角短于前翅,第1~2节与头同色,后面的鞭节褐色;胸部背面中央有1黄色纵带。翅前缘横脉列大多数为黑色,阶脉的中部黑色、两端绿色。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爪褐色,基部弯曲。腹部黄绿色,具灰色长毛,雄虫第8腹板很小,几乎为第9腹板的1/2。
大草蛉以蛹在植物卷叶、枯枝落叶层、树洞及树干的树皮缝隙内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第一代卵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卵历期6~9天,幼虫历期12~16天,蛹历期12~14天,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卵历期5~8天,幼虫期8~10天,蛹历期9~12天,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卵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卵历期5~6天,幼虫期6~8天,蛹历期8~12天,成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卵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卵历期3~4天,幼虫期7~8天,蛹历期8~10天,成虫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五代卵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卵历期6~8天,幼虫期10~12天,蛹历期14~18天,成虫发生期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第六代卵盛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第六代卵量已减少,大多数第五代成虫已转入越冬。
在实验室内22℃、15小时光照9小时暗环境、相对湿度80%条件下,应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饲养观察大草蛉种群,大草蛉卵期为4~5天,幼虫孵化率达100%,成虫羽化率90.70%,其中51.28%为雄虫,48.72%为雌虫。成虫之前存活率为75%。新产的卵存活到雄成虫的概率为0.38,雌成虫为0.35。雄虫平均寿命为33.7天,雌虫为32.4天。单雌产卵总量最高为1289粒,单日总产卵量最高为104粒,产卵高峰期出现在第42天。大草蛉的内禀增长率(r)为0.1258,周限增长率(λ)为1.134d–1,净生殖率(R0)为241.42后代/个体,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为43.63天。新产的卵的期望寿命为48.85天,雌成虫最大的再生产价值出现在第37天,同总产卵前期(34.29天)一致。当种群出生率为0.1396、存活率为0.9944和死亡率为0.0056时将达到稳定。
大草蛉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夏季的夜晚可以经常在室内外灯光处见有大量成虫。大草蛉的成虫在遇到敌害时,可以放出恶臭的气味。
在人工繁殖大草蛉时,温湿度要适宜,在一定容积的饲养工具内饲养的虫数要适当,群养幼虫龄期要一致整齐,并使用适宜的隔离物,供给的饲料要充足、新鲜。尤其是3龄幼虫时期食量大(占全幼虫期70%~80%),投放更需及时,以免饥饿时相互残杀。
大草蛉是一种典型的食蚜草蛉,无论成虫或幼虫对各种蚜虫均有特殊的嗜好,是害虫生物防治中极具应用价值的一种天敌昆虫。幼虫捕食农作物、果园、树木上多种蚜虫,不但节约了资金,还省了劳力,少用了农药。
对于大草蛉人工饲料来讲,主要针对含有昆虫成分和不含昆虫成分的人工饲料开展研究,王良衍等运用红铃虫蛹及意蜂雄蜂幼虫(蛹)作为人工饲料蛋白源饲养大草蛉成虫,产卵前期明显延长,产卵量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王世明等开展了利用不含昆虫成分的原料,如猪肝粉、酵母粉、鸡蛋、糖类等开发人工饲料,但是饲养效果不佳,存在雌虫产卵率较低,产卵量偏少的问题;Lee等配制了含昆虫和不含昆虫成分的成虫人工饲料,饲养效果良好但饲养成本偏高。目前昆虫源蛋白的应用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其中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由于营养价值高、饲养容易、饲养成本低,研究较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也有人将其应用于天敌昆虫的饲养。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扩展阅读
- 杨星科,杨集昆,李文柱.中国动物志:草蛉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包建中.中国生物防治.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党国瑞,张莹,陈红印,等.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3):4818-4825.
- 刘爽,王甦,刘佰明,等.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中国农业科学,2011,44(6):1136-1145.
- 牟吉元,王念慈,范永贵.四种草蛉生活史和习性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