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草蛉是中国农、林、果、蔬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主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北京、内蒙古、河北、宁夏、青海、山东、山西、河南、湖北、甘肃、新疆、四川、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地。
丽草蛉
脉翅目草蛉科昆虫。
- 拉丁文名称
- Chrysopa formosa Brauer
- 目
- 脉翅目
- 科
- 草蛉科
- 所属学科
- 植物保护学
体长8~11毫米,前翅长13~15毫米,后翅长11~13毫米。
头部绿色,具9个黑褐色斑;鄂唇须黑褐色;触角第一节绿色,第二节黑褐色,鞭节褐色。前胸背板绿色,两侧有褐斑和黑色刚毛,基部有一横沟,不达侧缘,横沟两端有“V”形黑斑;中、后胸背板绿色,盾片后缘两侧近翅基处分别具一褐斑。足绿色,胫端、跗节及爪褐色,爪基部弯曲。
前翅前缘横脉列19条,黑褐色,翅痣浅绿色,内无脉;颈横脉11条。后翅前缘横脉列15条,黑褐色;胫横脉10条;阶脉绿色。腹部绿褐色,背面具灰色毛,腹面多为黑色刚毛。
和其他草蛉相似,丽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的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地区也有关系,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丽草蛉卵期3~6天,幼虫期8~18天,蛹期10~14天,产卵前期5~9天,全世代27~44天;雄成虫寿命13天,雌成虫42天;单头雌虫日平均产卵量11粒左右,产卵期10天。
丽草蛉在黄河流域以预蛹期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羽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以后陆续进入预蛹期并开始越冬。丽草蛉在山东泰安地区一年发生4代,1~3代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9月中旬以后陆续进入预蛹期。10月中旬有一部分个体羽化,其余以预蛹期越冬。丽草蛉世代为成虫羽化后3~4天开始产卵、卵历期8~9天、幼虫历期14~17天、蛹历期9~15天,成虫(室外)平均历期为6天。
丽草蛉幼虫均具有背负杂物的习性,这被认为是伪装保护的特征。丽草蛉幼虫在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下往往会相互残杀,成虫具趋上性和趋光性。成虫羽化后补充营养有利于其产卵,产卵具有选择性,光照对产卵有促进作用。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达到性成熟,继而开始交配。
丽草蛉行动活跃,喜好捕食多种害虫或者害虫的不同虫态,尤其喜食各种蚜虫以及多种鳞翅目的卵及低龄幼虫。丽草蛉低龄幼虫头平均可取食棉蚜560.4头,或虫卵503.9粒,幼虫成熟后大多数在土缝中化蛹。丽草蛉成虫可以捕食棉蚜,室内测定发现,其日捕食量170~300头,平均261.7头。丽草蛉对螺旋粉虱若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为127.8149头。丽草蛉对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捕食选择性高于玉米蚜若虫和螺旋粉虱若虫。
丽草蛉的人工繁殖及应用防治方面报道较少。以脱脂蝇蛆粉作为人工饲料主成分饲养丽草蛉效果最佳,幼虫发育历期为9~14天,幼虫存活率达到76.7%,羽化率达到66.7%。应用丽草蛉防治对剑麻(Agave)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的控制效果也十分明显。
扩展阅读
- 杨星科,杨集昆,李文柱.中国动物志:草蛉科.科学出版社,2005.
- 包建中.中国生物防治.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李志刚,郑基焕,叶静文,等.丽草蛉对螺旋粉虱的捕食作用.环境昆虫学报,2010,32(4):516-519.
- 李志飞,陈泽坦,严珍,等.丽草蛉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13,34(3):547-550.
- 牟吉元,王念慈,范永贵.四种草蛉生活史和习性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