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孤,25岁始就学。后以文辞知名秦陇,任秦帅李继崇节度判官。后梁乾化五年(915),李继崇以秦州降前蜀,王仁裕因此入蜀。历佐藩镇,后入都事王衍(见前蜀后主王衍),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后唐同光三年(925)蜀亡,因入后唐。事兴元节度王思同,思同败死,改事唐末帝李从珂,“教令诏诰,咸出于手”。又历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累官太子少保。后汉乾祐元年(948)知贡举,擢王溥、李昉等登第。后周显德三年(956)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王仁裕事迹详见李昉所撰神道碑、墓志(原石俱存,《北京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汇编》收神道碑拓本,《陇右金石录》《全宋文》有神道碑录文,神道碑、墓志拓片并录文又见蒲向明《玉堂闲话》)及新旧《五代史》本传。
李昉《王公神道碑》载其著作688卷,云“著述之多,流传之广,近代以来,乐天而已”,今仅传《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开元天宝遗事》,历代目录所载有6卷、4卷、2卷、1卷,盖卷帙分合之别,今存重要版本日本宽永十六年重刻绍定本、明建业张氏铜活字本等,均为2卷。据宽永本所附王仁裕自序,是书盖王氏于蜀亡后入唐途中,采关中民间有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传闻逸事编为1卷,凡159条。今本卷上叙开元时事,多记贤相姚崇、宋璟政事;卷下叙天宝时事,多记李林甫与杨国忠、杨贵妃一门之劣迹。部分条目存在明显史实错讹,但可视作唐末五代时关中故地之人对玄宗朝的历史记忆。
其已佚著作《玉堂闲话》《王氏闻见录》部分条目散见于《太平广记》,有今人辑本数种,诗10余首、文1篇,多辑自笔记、地志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