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化在国际音标(IPA)中以上标的[ˠ]表示,有的教科书用叠加符号[~]表示。
软腭化反映共时语音发音时舌根后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历时音变中的舌根后高化。英语中,边近音/l/在元音之后或词末辅音之前会发生软腭化现象。发软腭化边音时,舌体中后部隆起并收缩,舌尖也稍往后缩,例如“milk”[mɪɫk](牛奶)、“feel”[fiːɫ](感觉)中的l,可以记写为[lˠ]或[ɫ]。俄语齿龈边音在实际发音中通常都为软腭化的[ɫ̪],如:“малый”[ˈmɑ̟ɫ̪ɨ̞j] (小的)。阿尔巴尼亚语、荷兰语、苏格兰语、冰岛语、挪威语、土耳其语、威尔士语等语言都有软腭化的[ɫ]。
在有软腭化与非软腭化边音对立的语言中,软腭化边音的第二共振峰F2一般较低,音渡特征在时间顺序上也有区别,软腭边音前第二共振峰音渡较长。如图表所示。另外,爱尔兰语有软腭化和硬腭化两套对立的辅音。
美式英语发音人所发leaf(叶子)(左图)、feel(感觉)(右图)的声谱图
两词中的l都是软腭化形式
俄语 | 保加利亚语 | 阿尔巴尼亚语 | |
软腭化边音 | 900 | 1000 | 950 |
非软腭化边音 | 2200 | 1800 | 1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