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建造是沉积建造的一种,以含有煤层或煤线为特征而区别于其他沉积建造。含煤建造的岩性为不同成分和粒度的碎屑岩、黏土岩、石灰岩、铝质岩、燧石层、火山碎屑岩等,沉积相分为陆相、过渡相及海相,以陆相沉积为主,包括冲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泥炭沼泽相等。按照沉积作用的主要大地构造状况,成煤区出现叠加地质作用(褶皱作用、岩浆活动)过程的影响,可将含煤建造划分为地槽型、地台型和过渡型3种成因类型。由于聚煤区内总体和局部的沉积环境的交替,岩石的成分和粒度、含煤特征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地层剖面上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在沉积结构上,含煤建造的非水平层理比较发育,且具有旋回韵律层理,常见夹层及透镜体,并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含煤建造的面积变化范围由几平方千米至几十万平方千米;厚度随沉积环境和地壳运动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为几十米至10千米以上。中国从泥盆纪以来至新近纪的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含煤建造的存在,含煤地层分布普遍。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7124,"Name":"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ID":78264,"Name":"〔煤-煤层气地质〕"},{"ID":78274,"Name":"成煤沉积环境"},{"ID":78280,"Name":"聚煤作用"}]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煤-煤层气地质〕 . 成煤沉积环境 . 聚煤作用含煤建造
/coal-bearing formation/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08次
有一定厚度和长度,包括煤层在内的、有共生关系的多相沉积物所组成的地质体。
- 英文名称
- coal-bearing formation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扩展阅读
- 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