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煤-煤层气地质〕 . 成煤沉积环境 . 聚煤模式

冲积扇聚煤模式

/alluvial fan coal-accumulating model/
条目作者邵龙义

邵龙义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认识、解释冲积扇环境中聚煤作用的科学范式。

英文名称
alluvial fan coal-accumulating model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由于冲积扇位于山区的前缘地带,地形较陡,由扇根到扇端地貌不同,发生聚煤作用的条件不同,聚煤特征差异较大。与走向滑动和断陷移位有关的盆地,在沉积阶段经常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因而具有复杂的扇转移和局部基准面发育形式,导致了煤与砾岩、砂岩、泥岩的复杂共生关系。在含煤冲积扇体系中,煤层的分布主要与扇间洼地、扇中朵体间以及扇端和扇前缘过渡带等环境有关。

扇根地区,地势高,地形陡,沉积物主要是砾石层,保水性差且地下水水位低,不利于沼泽的形成和泥炭的堆积保存,因此一般无聚煤作用发生。扇中区地形相对较缓,细粒沉积物含量增大,洪泛期洪水可使河流改道并导致冲积扇朵体迁移。活动朵叶体发生迁移时,废弃的扇朵叶体上可发生聚煤作用并形成薄煤层。扇间洼地、朵叶间洼地等地区由于地势较低且缺少碎屑物供应,且易于汇水,故而利于聚煤作用的持续发育,可形成较厚的煤层,但其侧向连续性差。在扇端和扇前缘过渡带,粗碎屑岩呈透镜状产出,分布较为局限,四周被细粒沉积物所包围。由于河道相对稳定,故在洪泛期间,河道常漫过河岸形成广泛分布的细粒沉积,并在洪水间隔期间发育大量的植被,如间隔时间较长,在条件有利时可发育薄煤层及可采煤层。此外冲积扇上部渗入的地下水在此溢出,为泥炭沼泽的形成和泥炭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是冲积扇中最有利的聚煤环境。

  • 陈钟惠.煤和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 李增学.煤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