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态学 .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 景观生态学 . 景观过程

异质种群动态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条目作者沈泽昊

沈泽昊

最后更新 2024-06-14
浏览 160
最后更新 2024-06-14
浏览 16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片断化生境中,局部种群之间通过个体的迁移扩散产生相互联系,并由不同局域种群的拓居、维持和灭绝共同形成的异质种群数量动态与分布变化。

英文名称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所属学科
生态学

异质种群又称集合种群或复合种群,是由迁移个体联系起来的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所构成的集合。异质种群概念强调局部种群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性,并重点关注两个过程:①局域种群的拓居、维持和灭绝。②不同局域种群之间的个体迁移扩散(即基因流)。

1970年,哈佛大学种群生物学家R.莱文斯[注]提出了针对单种的经典异质种群动态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P为物种在某一生境定居的比例;ce分别为侵占和灭绝参数。P的平衡值为:P=1-e/c。根据R.李维斯的经典模型推断,局部种群的重建速率高于局部灭绝速率,即e/c1,异质种群就能得到维持(P>0)。P随生境斑块平均大小和密度的下降而下降。平衡状态下局部种群定居的生境斑块比例将随e/c值的减小而上升。如果斑块太小或彼此距离太远,异质种群都会整体灭绝(P=0)。

  后续研究在R.李维斯的经典模型基础上,从不同种群和生境的相对大小、种群救援效应、物种的生境适应性、多物种共存以及捕食效应等方面拓展了异质种群动态模型的结构。按照其对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将这些模型大致分为三类,即空间隐式、空间显式和空间现实的异质种群模型。异质种群模型不断把空间概念融入其中,较好地探讨了最小可存活种群预测、破碎化景观中的种群动态等理论问题,成为空间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 LEVINS R.Extinction: Some Mathematical Questions in Biology //GERSTENHABER M.Lectures on Mathematics in the Life Sciences.Providence, Rhode Island: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1970.
  • HANSKI I, GILPIN M.Metapopulation dynamics:brief history and conceptual domain.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91,42:3-16.
  • HANSKI I.Metapopulation dynamics.Nature,1998,396:41-4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