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小于50%的地区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青海的西北部、西藏的中西部,其中的沙漠、戈壁地区及西藏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于40%,青海冷湖最低为29%。华北中北部、河套地区及内蒙古东南部、吉林和辽宁的西部、青海西南部和东北部、西藏东北部、新疆天山及其以北地区为50%~60%,大兴安岭的北部、东北大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陕甘南部,以及四川中部、西藏东南部一带相对湿度为60%~70%,淮河流域及秦岭以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超过70%。其中,四川东南部、重庆大部、贵州大部、湖南东北部和西南部、江西中部、福建北部、两广南部及海南岛和云南最南部、华东沿海等部分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超过80%。
春季(3~5月),相对湿度小于50%的地区,包括新疆南部、西藏的中西部、青海大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宁夏大部、陕西北部、山西和河北北部、吉林和辽宁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其中,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的沙漠、戈壁地区相对湿度非常低,不足30%。大兴安岭的北部、东北大部、华北南部、黄淮、陕甘南部,以及四川中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相对湿度为50%~70%,北疆为50%~60%。淮河流域及秦岭以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超过70%,其中江南大部、华南相对湿度为80%~90%。
夏季(6~8月),中国东部和西南季风区,相对湿度为60%~80%。其中,华南大部、江南北部及贵州南部和西部、云南大部、安徽南部和江苏、山东和辽宁沿海、吉林东部等地为80%~90%。其余地区相对湿度不足60%。新疆大部、西藏西北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小于50%,内蒙古额济纳旗最低不足30%。
秋季(9~11月),相对湿度分布与春季大体一致。黄河以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为70%~80%,其中海南岛、四川盆地、重庆大部及云贵高原超过80%。东北大部、华北大部、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部及北疆为50%~70%。南疆、西藏西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小于50%,青海冷湖不足30%。
冬季(12~2月),淮河以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为70%~80%,四川盆地及重庆、贵州西北部、海南岛超过80%,北疆及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由于多降雪,相对湿度也有70%~80%。南疆、青藏高原大部、四川西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河北东北部、辽宁西部小于50%,西藏西部不足30%。
中国1971~2000年平均相对湿度与1961~1990年相比,变化幅度在±3%,二者比值的变化没有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新疆大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和东部、重庆、河南大部等地普遍增加0.2%~1%,局地地区超过1%;西北东部、华北大部及黑龙江西部和三江平原、吉林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山东半岛东部、江苏、安徽中部、汉江平原、两广部分地区、海南岛及云南南部等地相对湿度则减少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