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测量标准是在国际上作为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通常可作为建立计量溯源性的参照对象。
例如国际千克原器,截至2017年,国际千克原器是世界上定义最早、保存最严密的7个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标准。不仅质量测量依赖于它,所有能量单位、力学单位及在任何方面与“千克”有关的单位都依赖于它。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后来发现这个测量标准并不准确地等于1立方分米最大密度纯水的质量,而是等于1.000028立方分米。因此,在188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的国际千克原器,是用铂90%、铱10%的合金制成的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并用三层玻璃罩好,且最外一层玻璃罩里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气和杂质进入。随后又复制了40个铂铱合金圆柱体,经过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后,分发给各会员国作为国家基准,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但是,2007年的一次检查中,该国际千克原器减轻了大约50微克。2013年1月初,德国《计量学》杂志刊载研究报告称,作为标准质量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因表面遭污染而略有增重。
由于其不稳定性,计量学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呼吁用自然界的稳定恒定量定义“千克”。这对依赖稳定单位进行长期测量有巨大影响,比如电气工程以及应用精密万用表的制造业。
至少有两个重新定义千克的方法:①用纯硅原子球体取代铂金和铱混合圆柱体。②利用已知的“瓦特天平”装置,并利用电磁能定义千克。
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该词条与ISO/IEC GUIDE 99:2007国际计量学词汇——基础通用的概念和相关术语[注]以及JCGM 200∶2008(VIM2)【VIM5.2】一致。VIM是由计量学指南联合委员会(JCGM)负责编制,JCGM由8个国际组织(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的专家组成,2016年8月27日发布了VIM3,该版本没有对该词条修订。
可从BIPM(http://www.bipm.org/en/publications/guides/#vim)免费获得VIM最新版本出版物。
该词条最早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其定义为:“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际上作为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