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工业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以工业生产为主导,通过精细的劳动分工和规模化的机器生产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复杂的需求。18世纪中叶,工业资本主义发端于英国的轻工业部门,通过确立以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为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导致了农民阶层的极大萎缩和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形成,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城市化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器的广泛应用,以电力和石油为代表的新能源逐渐取代水、煤等成为常规能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心出现了转移,以电力、化学、石油、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生产的电气化和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降低成本,垄断组织和科学管理制度开始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加速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加速了社会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明显。由于过度关注经济效益,片面提倡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改造或重塑自然,忽视对人的关怀,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大量出现,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工业资本主义这一生产模式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信息化迅速渗透至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领域,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向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