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医学心理学 . 〔心身疾病〕 . 稳态

搏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
条目作者潘芳

潘芳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9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9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机体处在危机情境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动员整体能量的一种防御反应。又称战斗或逃跑反应[注]

英文名称
fight or flight
又称
战斗或逃跑反应
创建人
W.B.坎农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是美国心理学家W.B.坎农[注]创建的心理学名词,包括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的一系列机体机能变化,如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呼吸加快,肌肉和脑血流量增加、血糖浓度增加、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等。这一反应过程伴随恐惧的情绪,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抵御恶劣环境、保护自身的本能反应,是机体随时准备与恐惧的情境或对象搏斗或逃跑。

搏斗或逃跑时,主要是蓝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后者与受体结合引起器官功能和激活水平的变化所致。雌激素、睾酮和皮质激素以及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的变化对器官的功能状态也产生影响。

该反应被认为是加拿大病理学家H.塞里[注]提出的一般性适应性综合征[注]的最初阶段。搏斗或逃跑时,个体进入全身戒备状态:大脑极度警觉,消化系统停止活动,而肝脏高效率地工作转换糖、脂肪和蛋白质,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这种反应的后果是机体疲劳,进而进入恢复状态。但由于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和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个体在遭遇应激情境时虽然产生愤怒和焦虑,机体机能也处在高代谢状态,但却既不能搏斗又不能逃离。当人们不能使用所动员起来的能量消除应激源时,机体就会转入慢性应激状态,高水平的激素、脂肪酸及免疫激活状态对机体产生损伤效应。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G.恩格尔[注]认为搏斗或逃跑反应的持续存在,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 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