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美术学 . 外国美术家 . 外国美术 . 外国美术家 . 〔外国美术家〕

毕沙罗,C.

/Camille Pissarro/
条目作者邵大箴

邵大箴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30-07-10~1903-11-13)

法国画家。

英文名称
Camille Pissarro
国籍
法国
出生日期
1830-07-10
去世日期
1903-11-13
出生地点
圣托马斯岛
去世地点
巴黎
代表作品
《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蒙马特大街》等

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卒于巴黎。印象主义展览的参与者。12岁到巴黎,17岁回到西印度群岛,在其父亲经营的贸易机构中任职。因企盼从事绘画,不久又回到巴黎,入丹麦画家F.梅尔比的画室学习。在毕沙罗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受G.库尔贝C.柯罗的影响较大。1859年,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官方沙龙接受,在1870年以前他的作品不断地在沙龙中展出。同年,与C.莫奈结识,参加了巴黎1863年的落选沙龙。他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的历届展览会。他的早期作品如《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1867),可以看出柯罗和巴比松画派对他的影响。

《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蓬图瓦兹的河岸景色》

从1869年起,他开始注重外光的表现。1870年,和莫奈在英国逗留,英国画家J.康斯特布尔J.M.W.泰纳对户外空气、光线和瞬间效果的探索给予他启示。在这期间,他的绘画进步很快,技巧更自由,色彩更明亮。1872年回法国后所画的《瓦桑村的道路》,反映了这种风格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末期,毕沙罗画中原有的建筑性、实体性逐渐消失,描绘更多的是树枝、树叶和水流。80年代,毕沙罗的绘画题材有些变化,他取材于农村生活,表现农民劳动、休息的场景,画面带有J.-F.米勒的感伤味道。这类作品有《农妇与手推车》(1880)、《马铃薯的收成》(1886)、《手拿树枝的农家女》《折树枝的农妇》等。毕沙罗曾鼓励P.塞尚到户外作画,帮助他把画面画得更亮一些,他自己也受到塞尚技法的启示,在画面中注重结构。约在1885年,他对新结交的朋友P.西涅克G.修拉的画法产生兴趣,一度迷恋点彩法。但不久,便放弃了这种画法,重新采用印象主义的技巧作画,如《蒙马特大街》(1897)。他晚年体弱多病,不能到户外写生,常常在室内从窗中眺望巴黎的市景,画下了不少巴黎街头的景色。

《蒙马特大街》《蒙马特大街》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