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上系统又称声腔(vocal tract),是声门之上的发音腔体,包括咽腔(pharyngeal cavity)、口腔(oral cavity)、鼻腔(nasal cavity)。声腔内,可以通过阻塞、阻碍、窄缩等方式构成发音动作的部位被确立为发音器官:处于声腔通道上方的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小舌、咽腔壁等属于上发音器官(upper articulators);处于声腔通道下方下唇、下齿、舌等属于下发音器官(lower articulators)。说话时,主要是下发音器官运动,因此,下发音器官又称主动发音器官(active articulators),那些相对不动的上发音器官则称被动发音器官(passive articulators)。会厌一般被归为被动发音器官。
作为主动发音器官的舌可以充当三种不同的发音器官:舌冠(coronal)、舌体(body)、舌根(root)。舌冠作为最灵活的主动发音器官,可细分为舌尖(tongue tip; apex)与舌叶(tongue blade; lamina)。舌体(舌头整体)作为一个发音器官,在解剖上主要进行背向为主体的(dorsal)运动,故又称舌背(tongue dorsum)。根据发音时接触的部位,如有必要,舌体可以细分为前、后,或者前、中、后。舌根(tongue root)一方面参与咽腔窄缩的发音,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发音器官,参与舌根前伸音(advanced tongue root,简称ATR)的发音。
喉除了充当狭义发音器官之外,其主要的语音生理功能是发声(phonation),包括调制声门波产生各种发声态或嗓音(phonation or voice),以及产生高低音调(pitch)。
声门下系统是声门之下的发音腔体,包括气管和肺。自然呼吸时,呼气不涉及肌肉的主动活动,完全是惯性运动。人类语言的大部分语音是肺部呼气音,在言语活动中,横膈膜控制气流呼出。
除了肺部呼气的气流机制之外,语言中还有喉呼气气流机制产生的喷音(ejectives)、喉吸气气流机制产生的内爆音(implosives)、软腭吸气气流机制产生的啧音(cl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