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水管理 . 水利工程管理 . 分滞洪区管理

分滞洪区管理

/flood diversion and detention area management/
条目作者袁汝华

袁汝华

最后更新 2022-12-27
浏览 83
最后更新 2022-12-27
浏览 8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对分滞洪区的防洪安全与建设进行管理的工作。

英文名称
flood diversion and detention area management
所属学科
公共管理

通过管理,合理有效地运用分滞洪区安排超额洪水,使区内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适应防洪要求,达到防洪安全保障的目的。分洪区、蓄洪区或滞洪区统称为分滞洪区,管理内容包括: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机构。②制定、监督、实施分滞洪区总体规划和安全建设规划。③编制防洪调度运用方案和防汛方案,汛期分洪运用准备和群众撤离安置措施。④分洪后救助、补偿和善后工作。⑤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限制经济发展等。

对分滞洪区管理的研究主要有3方面。①基本情况。区域的安全建设管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等。②相关问题。区内防洪工程和安全设施建设尚不到位、区内防洪工程和安全设施维护管理问题、区内经济发展普遍落后问题、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无序问题、“准备运用”状态下的分滞洪区补偿“无法可依”、分滞洪区内洼地群众受灾补偿“无法可依”等。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分滞洪区的设立,也受到自然条件、分滞洪水的客观要求和一些政策限制,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分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建设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据。规划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平战结合、分期实施。规划应依据已有的防洪规划进行,根据已有工程设施情况、洪水调度原则等对区内避洪(撤退)设施建设、通信预警系统建设、工程管理等做出规划。避洪与撤离设施建设,应密切结合居民住房建设及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统筹安排。规划标准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部分地区的分滞洪区实际管理情况看,大部分分滞洪区管理仅停留在汛期灾民的撤离安置方案管理、局部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和在建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而分滞洪区的土地利用、安全设施管理、人口控制及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及相应的监督执行等管理内容尚未完全展开。同时,分滞洪区管理机构尚不健全,其日常管理职能均由所在县防汛办公室代管,在涉及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运用补偿、洪水保险等方面,现有水利部门管理机构是很难支撑的,这也是未来亟待整改的重点之一。

  • 宋豫秦,张晓蕾.中国蓄滞洪区洪水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水科学进展,2014,25(6):888-896.
  • 向立云.蓄滞洪区管理案例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4):16-21.
  • 向立云.蓄滞洪区管理与发展模式探讨.防汛与抗旱,2002,(2):22-27.
  • 王艳艳,向立云.《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解读.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6):6-8,3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