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水管理 . 水利工程管理 . 灌溉管理 .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条目作者袁汝华

袁汝华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95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9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项涉及体制机制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理顺大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消除工程运行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英文名称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所属学科
公共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持续投入和长效管护机制,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问题。水利工程设施因“建”“管”“用”脱节、水利工程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水利资产闲置或流失、工程存在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问题,主要使用股份合作制、拍卖、承包及租赁等形式进行改革。在进行改革后,管护主体与责任的明确情况、管护经费的落实、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完善情况、群众节水意识、工程效益问题会有所改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机制不活,改革形式单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仍需改善;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水平有所欠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仍需规范化等。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两个原则。①要因地区制宜,实行“一地一策”。要把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公共财政和集体经济能力,研究确定相适宜的改制模式。②要因工程制宜,实行“一工程一策”。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具体的改制政策和推进模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许多省份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问题将逐步朝着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方向迈进。真正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还需要相关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结合自身管辖区域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实际运营情况,采取针对性对策,完善产权制度改革。

在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安徽省定远县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加大政府推动和扶持力度,通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和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并集合政府、社会投资者、用水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同时,深化民生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管、用相分离的困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涉及群众个人、集体、社会等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工作。对于建成后的小型水利工程,定远县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制度改革,做到了明晰产权归属、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标准。

  • 孙卫静,周月红,陈玉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途径初探.中国水利,2008,(3):41-43.
  • 蒋伟.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讨.节水灌溉,2007,(4):55,58.
  • 蒋明建,黄建英,王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讨.农村经济,2007,(7):14-16.
  • 罗庆忠.公益性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模式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7,(2):58,6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